80亿亿=80*10^8*10^8=800*10^15=800*2^50=800P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bSvYyEX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8EPSBZU7Y
A100:A100拥有6912个CUDA核心和432个Tensor核心,理论最大半精度(FP16)算力为19.5 T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理论最大AI计算性能为624 TFLOPS(结合FP16、FP32和INT8等计算精度)。 H100:H100的CUDA核心数减少到5120个,但Tensor核心数增加到640个。在算力方面,H100的FP64算力为60 TFLOPS,FP16算力为2000 TFLOPS,TF32算力为1000 TFLOPS,而针对AI任务优化的FP8精度算力更是高达4000 TFLOPS,是A100的六倍。
算力 2.0 时代到来,算力由基础算力向智能算力发展,异构算力需求崛起。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诉求推动算力由 1.0 向 2.0 演进,单纯数据中心转向数算一体服务,并由基础算力向智算等高阶算力演化。算力 1.0 主要提供数据存储、分发服务,传统数据中心相当于一个算力“仓库”,对数据大规模处理和提供高性能计算(智算/超算)能力有限。算力 2.0 由新型数据中心提供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性能计算能力,具有互通性、智能性、融合性、绿色性、安全中立性等五大特征,自 2020 年“新基建”概念提出以后,国家着重开始规划新型算力中心,例如在 2020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要推进新型算力设施规划。
据 IDC、Gartner、中国通服数字基建产业研究院等多方机构测算,2020 年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 135EFlops,全球占比约为 31%,同比增长 55%,进一步缩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其中,基础算力规模(FP32)达到 77EFlops,全球同类占比约为 26%,美国占比 43%;智能算力规模(换算为 FP32)达到 20EFlops,全球同类占比约为 19%,美国占比 52%,中美差距较大;超算算力规模(换算为 FP32)约为 2EFlops,全球同类占比约为 20%,美国占比 31%。
算力对数字经济乃至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是新发展格局下衡量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和“助推器”。统计分析显示,计算力指数的水平,与国家GDP的发展水平,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的关系。 根据分析结果,在15个国家里,算力指数每提高1%,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
延迟和可靠性问题还将在随后的讲座中详谈
报告显示,2018年数据中心的总用电量约为205太瓦时,约占全球用电总量的1%(该领域通常引用的统计值为2%,可以看出数据中心实际耗能远低于此)。205太瓦时的功耗相较于2010年的数值增长了6%,但是同一时期全球数据处理中心计算量却增加了550%。更确切地说,在计算量大幅增加的同时,能耗基本保持了稳定。 文中列举了许多原因。首先,硬件电源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数据处理向虚拟服务器端迁移,这使得在仅6%的能耗增长下,计算量增加了6倍。得益于更快、更节能的端口技术,虽然数据中心的IP流量增长了10倍,但是网络设备的能耗增长却十分有限。 该报告还指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技术的兴起和使用也帮助减少了能耗。超大型数据中心和云数据中心通常比企业数据中心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因为高效的能源利用对于它们更为重要。像亚马逊、微软、谷歌这样的公司,在处理数据方面需要的电能越少,利润空间就会越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非常注重使用更为便宜的大量可再生能源,如水电和风能。 因此,如果某个公司将本身效率低下的老旧数据中心换成AWS(亚马逊网络服务)或者Google Cloud(谷歌云),那么整个数据中心的总功耗将会下降。 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503/6626362.shtml
全国数据中心能效水平不断提升。根据 CDCC 统计分析,2021 年度全国数据中心平均 PUE 为 1.49,相较于 2019 年全国平均 PUE 近 1.6,全国数据中心 PUE 已有所提升。其中华北、华东的数据中心平均 PUE 接近 1.40,处于相对较优水平。华中、华南地区受地理位置、上架率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数据中心平均 PUE 值接近 1.6,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多个省市实际要求设计 PUE 不高于 1.2,液冷等新技术嵌入加速普及。“东数西算”政策明确要求到 2025 年,东部枢纽节点数据中心 PUE<1.25,西部枢纽节点数据中心 PUE<1.2,实际上目前很多省份数据中心项目可研审批均要求在设计 PUE 在1.2以下。同时在各大节点绿色节能示范工程实施推动下,数据中心建设低碳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按照赛迪顾问相关数据测算,液冷渗透率预计在 2025 年达到 20%。同时,在氟泵变频技术、热管多联技术、间接蒸发却机组(AHU 一体化机组)、智慧机房运维(AI 调优等)等其他新技术也在快速推广开来,数据中心能效优化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做研究要多思考背后因素
checkpointing